浅析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及后续发展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周庆玲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361000

摘要

鼓浪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自然风光及丰富的历史背景闻名于世,因多元化的建筑风格、历史遗存和与东西方文化的紧密联系而独具魅力。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鼓浪屿风貌经历了绝大的变化,本文旨在深入分析鼓浪屿的历史风貌建筑,探讨其建筑价值和问题,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些建筑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鼓浪屿;建筑风貌; 现代化发展; 遗产保护;

正文


引言

位于闽南沿海,作为我国近代早期开埠地区的厦门鼓浪屿,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地域特征。经过战争、侵略、繁荣、低谷、再繁荣的反复锤炼,鼓浪屿涌现了大量具有地方性和现代性的建筑这些建筑融合了西方的近代建筑营造模式及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和闽南地区的建筑手法。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迈进,如何将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根据现代化生活需求性进行改造,实现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新课题。

1鼓浪屿建筑的价值

1.1历史文化价值

鼓浪屿原是一座渺无人烟的绿洲,历经本土文化沉淀期、外来文化传播期和多元文化融合期三个阶段,见证了中国在全球化早期阶段的现代化进程。它保存了真实完整的历史遗迹,承载着历史上的激烈变革。其闽南文化在文化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球化浪潮中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它实现了文化融合中的发展和再创造,是中华传统文化、华侨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互鉴、融合的独特历史见证,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化早期阶段的历史面貌和文化融合的特点。

1.2建筑风格价值

鼓浪屿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是一部中国从传统王朝到近代转变的建筑发展史。岛上建筑风格多样,包括闽南传统民居、现代主义、西方古典复兴样式、折衷主义等,这些建筑风格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风格的杂糅状态。岛上存在着自宋代开始就延续下来的历史遗存,以及英美法等国家修建的西式建筑建国后,鼓浪屿成为闽南地区的世外桃花源,华人华侨逐渐取代西方人成为社会生活和建筑的主导力量,修建了质量上乘、风格多样的中西式宅院和建筑。这些建筑生动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接触、碰撞和交融过程,是中国文明近代化转变的缩影。

1.3遗产价值

经历百年交流,鼓浪屿汇集了丰富的近现代文化遗产。岛上保存了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4组历史道路、7组代表性自然景观以及2处代表性文化遗迹这些与岛上的900余栋历史风貌建筑共同构建了鼓浪屿独特的城市历史景观。其岛屿的自然景观、城市的空间结构、社区公共管理机构、驻岛机构以及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充分反映了鼓浪屿在19世纪中叶之后的近百年间,各个代表性历史时期的建设成就,以及多元文化在社会生活、建筑和园林艺术、建造技术等多方面的交流和融合。因此,鼓浪屿不仅是单纯的博览会、音乐岛、海鲜岛,更是一座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近代生活品质的繁荣国际社区。它是闽南移民文化开放性、民族性和包容性的最佳见证,也是全球化早期阶段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典范,更是全人类共享的遗产。

2鼓浪屿建筑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鼓浪屿建筑群进行实地勘察及深入研究分析,发现土地使用、人口密度、建筑条件、交通状况、维护绿化与周边环境、住户的意愿等因素都对其造成了影响。总结出鼓浪屿建筑存在以下个主要问题:

第一,鼓浪屿的重要历史建筑仍面临自然老化的问题,只有极少数的建筑得到了保护,许多地方是废弃的。不仅建筑物的外墙被严重破坏,内部装饰也完全变得面目全非。第二,乱搭建现象严重。在关键的历史建筑物与其他空间不兼容的材料,窗户已经转换为现代不锈钢防盗窗户,破坏了建筑的整体效果,显得格格不入。另外,现代建筑通常有不同类型的阳台设计,但鼓浪屿因为在冬天风大,潮湿,大多数重要历史风貌建筑的阳台都被堵塞,使其失去了应有的风貌。在调查过程中,不断发现碧山路16号、安海路6号等别墅庭院的绿化无序现象。随意搭建的商铺、雨篷、凌乱的庭院,从根本上破坏了建筑的外观和环境。第三,历史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其部分价值被淹没或忽视。在维修建筑物时,其外观的颜色、纹理、质感等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建筑物墙面的颜色、纹理变化严重,以永春路14号别墅为例,其围墙在修缮过程中,没有坚持旧修复古的原则,而是用油漆粉刷了与主建筑不和谐的深蓝。这种行为不会真正意义上保护建筑物,反而将建筑物的外观和价值进一步损坏。第四,虽然近几年来,围绕鼓浪屿建筑保护开展了一些课题和活动,但大部分的活动仅仅是关于近代建筑老化状况的交流和展览,落实保护的力度不大。在小范围内,只有 00后或线上人群的关注,因此激发人们自觉参与这些有意义的活动需要进一步大力推广。同时现在长期居住在鼓浪屿的居民,大多是空巢老人和从事商业、运输的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对建筑物的保护明显不足,老龄化使得建筑的保护更为困难。而外来务工人员则完全没有建筑物保护的意识。第五,城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被开发出来,周围的其他相关建筑也被拆除。商业魅力不断加强,商业化严重导致鼓浪屿失去了宁静的居住环境,也改变了重点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建筑、人、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良好关系不断被破坏。

3鼓浪屿建筑的现代化发展

鼓浪屿是以旅游业为主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旅游景点经济、特色美食经济、旅游服务经济和旅游纪念品经济等等,通过这些产业和服务形成以旅游为核心、以旅游需求为导向的旅游经济生态系统。

3.1设立历史建筑保护基金

历史建筑保护基金可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筹集资金,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充足经费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支持。此外,社会组织通过募捐、义卖等方式筹集资金,设立奖励机制激励更多人参与对于在保护历史建筑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奖金等。同时,利用教育和宣传的方式,如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在社区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建筑的重要性普及历史建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

3.2推动历史建筑商业化

在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和特色,将历史建筑进行商业化改造,如开设博物馆、咖啡馆、书店等文化创意产业,向游客展示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为游客提供文化体验,同时也可以为保护建筑筹集资金。既能为游客提供文化体验,

3.3推广鼓浪屿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鼓浪屿的历史文化,整理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如开发一款以鼓浪屿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互动游戏,让游客在游戏中亲身体验鼓浪屿的历史变迁,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此外,针对鼓浪屿的建筑特色,打造一系列建筑导览线路,设置讲解员为游客讲解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多媒体手段,如VR技术等,让游客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鼓浪屿建筑的魅力。

结语

鼓浪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际社区,其发展经历了深刻的文化交流与进步,见证了海外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因此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鼓浪屿的建筑形成了特殊的有特色的建筑元素。综上所述,在近代化发展中,鼓浪屿建筑所带来的价值独树一帜,并跟进现代社会发展,融入多元化风格,在后续发展中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创新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的社区生活保护与建筑活化利用》王唯山;《上海城市规划》-2017

[2]《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人文内涵解读》胡赛强-《复建工程学院学报》2020

[3]档案记忆观视角下的鼓浪屿文化遗产档案》许明程. [J]. 兰台内外, 2019.

[4]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网

[5]《鼓浪屿价值体系研究》吕宁,魏青,钱毅,孙燕. [J]. 20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