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机交互技术的湖南皮影的数字化传播模式探究
摘要
关键词
人机交互技术;湖南皮影;数字化传播
正文
课题: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皮影数字化应用研究(编号:XSP22YBC353);
皮影戏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湖南皮影在中国皮影领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其以题材多元、风格独特、地域特征鲜明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从湖南皮影中,能够感受到湖南人民的精神世界,体会当地人民的艺术审美。随着我国进入科技发展新阶段,信息化技术走进大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游戏和内容多元的影视剧,以其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特点成为大众新的娱乐方式。如今已经显少有人对传统的湖南皮影感兴趣,该民间娱乐项目受到冷落,大有被取代之势。为保护传统文化,促进湖南皮影的发展,有必要在传统中融入现代,以人机交互技术革新湖南皮影表现形式,使湖南皮影焕发生机,重回大众视野。
一、湖南皮影发展现状
互联网时代,实用主义占据上风,人们更加讲究效率、创意,在此背景下,传统皮影与大众审美出现分歧,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社会环境,面临生存困境。
第一,文化传承方面。任何文化都需要传承人的学习与传播,湖南皮影更是对传承人提出了严格要求。一名合格的皮影传承人不仅要有师傅的引领授艺,还要掌握繁琐高难度的制作工艺以及地方特色鲜明的曲调。以上技艺需要传承人的长期摸索,克服重重阻碍,在反复的实践中总结表演经验,逐渐提升技艺。培养合格的皮影传承人显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能坚持下来继承皮影戏的年轻人则少之又少。这是因为当下社会环境发生转变,适合年轻人从事的工作种类更为多元,相比科技感十足、收益理想的其他工种,皮影这种传统技艺显得更为枯燥,人们无法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收益甚微的皮影戏。久而久之,从事皮影行业的人越来越少,传承人的专业素养低,皮影戏缺少合格传承人,进而致使皮影艺术的发展走向死胡同,面临生存危机。
第二,皮影艺术表现形式较为落后。当代人的娱乐生活愈加丰富,而传统皮影戏的传播和表现形式刻板单一,无法满足当代大众的审美和消费需求,最终远离大众娱乐视野,处于被淘汰的窘境。传统皮影在制作上要求严格,需要从业者纯手工制作,表演时要求人员现场搭建舞台,组织表演,整个环节需要消耗大量时间,这显然与追求效率、改变的新时代价值观格格不入,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再加上皮影戏的题材固定,显有创新,传播途径单一,无法吸引大众的观看热情,因此无法引领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皮影戏的受众减少,市场发展受限。数字化技术的兴起改变了现代人的审美理念与消费习惯,人们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也使得皮影戏的受众锐减,演出市场也急剧萎缩。沿袭传统文化的民间皮影戏在题材上无法做到与时俱进,表演内容缺少多样性,无法调动人们的观看热情。同时,传统表演形式也不符合大众审美,很少有人主动了解和学习皮影戏。观众的流失导致湖南皮影艺术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下,皮影艺术逐渐落寞。
二、基于人机交互技术的数字化皮影形式
上面提到传统皮影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问题,信息新时代给传统皮影带来了冲击,但与此同时,传统皮影也能搭载信息科技这艘大船,迎来全新发展机遇。人机交互技术、数字建模、数字动画与皮影的融合,激发出传统与现代的火花,传统皮影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其拥有了更为多元的表现形式和更为广阔的传播途径。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纯手工制作被取代,数字化制作的皮影更符合大众审美,具有视觉冲击力,这种借助数字化媒介的虚拟设计方式为皮影的形象造型、舞台布景设计和数字媒体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降低了创作者的试错成本,有效减少技术失误,同时新技术的加入,也使得皮影的制作更为精细,独具个性。不仅如此,交互技术与皮影的融合,全面优化了观看体验,人们利用交互功能,完全沉浸在皮影打造的艺术世界,感受皮影创造的视觉美感与文化魅力。
(一)数字皮影动画产品
分析数字皮影的制作、表现手法,可以发现其与动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均属于视觉艺术,均需要人物角色、音乐、光影的加入。融入了数字技术的皮影模型制作,设计师先利用三维动画软件对皮影进行数字化处理,将皮影人物进行建模复刻,之后使用扫描设备将实体皮影的纹理、质感进行录入,在3D模型上实行映射处理,这样立体模型就有了皮影的真实纹理与质感,观众也能从多角度感受皮影模型的艺术之美,完善观看体验。与传统皮影不同的是,数字皮影更方便保存和传播,温度、光照不再对其产生影响。数字皮影动作设计上,设计师将皮影模型进行三维骨骼技术绑定,通过研究皮影戏的运动规律来创建对应的关键帧,又或者使用动作捕捉技术,从实物表演的动作投射在皮影模型之上,完成数字皮影的动态设计。以上动作设计有利于交互式皮影的形成,设计人员使用人机交互技术完成交互式皮影系统的构建,这样人们只要操作人机交互设备,就可完成对皮影的动作调节,加强体验感。此外,设计皮影动画时,还能采用电影制作的手法,如蒙太奇、长镜头、短镜头来丰富皮影表现形式,呈现现代化故事。例如,皮影动画《桃花源记》,就将三维数字技术融入皮影戏剧之中,片中的人物动作更加灵活生动,构图也极具艺术审美,虽然以皮影的形式呈现,但影片同样讲究细节,凸显出数字动画的新奇独特性的同时,也展示了皮影戏的艺术美感,有效地传播了皮影文化。
(二)数字皮影游戏产品
信息时代的到来丰富了游戏形式,多元化的游戏攻占大众眼球,成为大众喜爱的娱乐项目。现代游戏求新求变,如果将皮影艺术与游戏结合,则会给人带来全新的体验,并拓宽皮影的传播路径。国外游戏制作团队ShadowplayStudios就曾在游戏中加入皮影元素,在其开发的一款2D游戏《投影:破晓》中,就融合了皮影戏的表现形式,打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如今,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传统皮影戏的表演幕布可以被手机、电脑屏幕所取代,人们能近距离感受皮影的造型、动作,同时观众还能参与到皮影图案的制作当中,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表演舞台、灯光和音乐,人机高效交互,体验感十足。数字皮影游戏产品的出现,顺应时下市场发展趋势,符合现代人的兴趣爱好,切实的提高了受众对皮影的接受度。
(三)数字皮影交互式产品
现代化技术赋予传统工艺新的生机,人机交互技术与皮影戏的结合扭转了传统皮影技术上的劣势,为皮影工艺的传播提供了助力。同时,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也加速了人机交互设备的升级创新,例如Kinect体感周边外设,通过利用摄像头和红外光来扫描人体,精准收录人体各方面信息,使用者不必操作手柄,即可获得人机交互的体验。皮影工艺也可利用上述技术,工作人员先将皮影数字模型导入系统,通过Kinect捕捉人体骨骼,引入手势和动作识别技术,玩家借助体感交互完成皮影人物的动作生成,全程参与皮影表演。另外,也有的公司开发出体感控制设备LeapMotion,该设备体型小巧,操作便捷,能够精准捕捉手部动作,通过匹配手势信息来完成用户的操作。以上人机交互型设备,能够使玩家获得真实生动的体验,不再是皮影戏的观看者,同时还是设计者,调动多重感官沉浸在皮影的世界,感受别具心意的现代化皮影戏。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将皮影模型、动作精准转换为数据信息,之后使用交互设备完成操作驱动,用户只需操作人机交互设备,就能实现对皮影的操控,获得真实的表演体验。这种新型表演方式迎合市场大环境,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皮影艺术将迎来更开阔的发展前景,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三、湖南皮影的数字化传播模式
(一)重塑认知,文化与技术的高度融合
传统皮影艺术对传承人的综合素质要求甚高,传承人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积累表演经验,提高皮影技艺。而传统皮影艺术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现实,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需求。潜心钻研继承皮影艺术的人越来越少,皮影艺术停滞不前。此种背景下,清晰认知并妥善处理皮影之“文化”与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关系是皮影数字化传播的核心要义。在从前,皮影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项目,随着时代的推进,大众娱乐形式多元化,人们对皮影戏的兴趣锐减,多数人对皮影戏感到陌生。如何有效推广皮影戏,革新皮影戏表现形式,让皮影戏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地方在皮影戏的表达语言上进行改变,如将湖南陇东方言改成普通话,这样的改变虽然降低了观看门槛,让多数人能够听懂皮影戏,但是这也使该地区皮影戏失去特色,艺术水准大大降低。创新传统文化,不是大刀阔斧地求新求变,而是要巧妙地升级和优化。在皮影戏创新过程中要做到内容创新,同时尊重戏剧的原生态部分,文化与技术有机融合,进而推进皮影戏的健康发展。
(二)引入AI、VR、5G技术,丰富皮影传播路径
5G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升级优化,其能够存储海量皮影信息资源,并对这些信息整理分类,助力皮影数字资源管理从简单的优化建档手段向数据管理智能化跃进。再者,AI搭载5G技术能够高效收集用户信息,用户的喜好、浏览足迹被精准获得,有效完成皮影传播内容的整合发布。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借助三维计算机,为用户提供生动立体的人机交互体验,打造真实沉浸感,促进皮影的传播。而且有5G技术的辅助,VR有了具象的功能,用户在皮影场馆里操作VR设备,便可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全程参与皮影表演。不仅如此,5G与VR技术的结合,还能够有效处理皮影产生的数字符号、数据信息,并将其统一存入数据库当中,人们可以利用数据库深入了解皮影戏,学习皮影戏的制作表演工艺。同时,专业领域学者也能利用此数据库,完成皮影艺术的深度挖掘与探索。
(三)短视频与5G结合,创新皮影传播内容
5G技术改变了光影传播形式,具体表现如下:其一,8K视频的传输,用户通过8K影视设备就能得到视听沉浸式享受;其二,VR鲜活了传媒内容,为传媒内容的创新提供助力;其三,直播。以直播的形式传播皮影文化项目,这种全新的尝试自2016年起就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带来的成果也非常理想。基于此,皮影艺术也要搭载5G+短视频的快车,依托短视频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平台更广,辐射受众更多的优势,让皮影艺术更为清晰地传播出去,同时传播途径也更加多元,激发大众的文化共鸣。不仅如此,利用5G+短视频的组合,还能有效创新皮影戏内容,例如,将传统皮影戏中的人物孙悟空、后羿、昭君、孔融进行造型创新,故事内容加入新时代元素,用原创短视频激活传统皮影文化,赋予传统皮影戏现代价值观,以此拉近皮影戏与当代大众的情感距离,激发大众的观看热情。以短视频形式传播的皮影戏,能够重点放大皮影人物细节,让大众发现皮影戏的魅力。
四、结语
总之,人机交互技术与湖南皮影艺术的结合,不仅拓宽了皮影艺术传播的路径,激活了皮影内容,而且弥补了传统皮影在技术上的不足。借助5G技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VR)的融合,湖南皮影艺术为观众创造了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增强了互动参与感,使皮影艺术重新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在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上的持续创新,也为皮影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了民族文化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 乡土文化背景下西安皮影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策略[J]. 李艳平.西部皮革,2023[2] 融媒时代山东皮影创意传播研究[J]. 徐华云.人文天下,2022[3] 媒介演化下的孝义皮影传播方式研究[J]. 王烁达.中国民族博览,2023[4] 张家父子与秦东皮影[J]. 于超武,段有才.当代戏剧,2000[5] 皮影美术制作漫谈[J]. 李飞跃.艺海,2006[6] 成都皮影:戏里戏外话春秋[J]. 付敏;林元亨;吴燕子.西部广播电视,2008[7] 皮影:琴声灯影道尽千年事[J]. 方社会;钟闻.西部论丛,2008[8] 路联达:皮影人生六十年[J]. 朱亮亮.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0[9] 沈阳关氏皮影传承与发展初探[J]. 王立芳.神州民俗(学术版),2010[10] 皮影舞蹈《俏夕阳》的艺术追求和美学意义[J]. 杨立元;杨扬.唐山学院学报,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