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艺竹编的技艺特色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竹编工艺;竹编作品;技艺特色
正文
前言:浙江省有着较为丰富的竹资源,为促进竹编工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竹编作为一种加工利用的方式,在制作工具、农具等日常用品,精美工艺品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竹编工艺的发展更多作为艺术品呈现,基于传统文化技艺传承与发展的目标,对竹编工艺的技艺特色进行研究,对促进竹编工艺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浙江工艺竹编的基本类型
(一)东阳竹编
东阳竹编是浙江工艺竹编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编织技艺较为全面,编制方法粗细并茂,整体能够呈现出清新雅致朴实无华的风格特点。基于悠久的历史传承背景,东阳竹编主要受到木雕艺术的影响,以独具特色的半立体、立体竹编最具代表性,能够呈现出高难度、超精细编织和尖端化的特点[1]。这类竹编制品在继承传统设色方法的基础上,简单添加红、黄、黑三色作为点缀,有时会用金线或银线作为亮点,能够将泼墨山水、亭台楼阁、山海盛世编织成壁画、屏风、建筑艺品,凸显山水的层次,发挥竹丝、竹篾的韧性优势。
(二)嵊州竹编
嵊州竹编拥有更为悠久的传承和发展历史,从简单的“方格纹”、“米字纹、“人字纹”等应用于日常生活器具的竹编花纹,发展至以动物模拟、花筋、漂脱和蓝胎漆四种形式为主要代表的竹编工艺技术,能够体现出造型优美,做工精湛,坚固实用的特点。其中,花筋、漂脱和蓝胎漆技术都是当地独有的着色技术。
图一 八角篮(长51厘米,宽41厘米,高66厘米。重10Kg)
基于竹编制品用途的不同,竹编应用的技法工艺类型和呈现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各种类型的竹编制品,在现阶段的国内外市场中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三)其他竹编
浙江地区的其他竹编,大多都是在东阳竹编和嵊州竹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传统竹编工艺的基础上,诞生了以动物竹编为主的乐清竹编、与嵊州竹编相似的新昌竹编,以生产竹雕产品为主的武义竹编等多种不同的竹编类型[2]。
二、竹编工艺的技艺特色
结合浙江地区的主要竹编类型,对竹编工艺的技艺特色进行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组织工艺
竹编主要是指以竹丝、竹篾的经纬交织和挑压为主要工艺方法形成的编制品。竹编工艺的基础编织组织以三原组织为主,基于呈现不同风格和特点的需要,在实际编织中于局部位置搭配其他组织方式进行装饰,从而形成不同的风格。三原组织以如下几种类型为主:
(1)平纹组织是最基础的竹编工艺组织形式,由竹丝、竹篾一上一下相互交织而成。这种组织方式交织点较多,编织的劳动量也比较大,会呈现出较为频繁的起伏,且基于这种简单的组织方式获得的竹编图案也较为单调,在编织中容易出现凹凸不平或缝隙较多的情况。
(2)斜纹组织强调竹丝、竹篾在互交织的过程中能够构成连续性的斜线,这种斜线的倾斜角度通常会伴随竹丝、竹篾的编织数量比值变化,也可以基于编制需求确定斜线的倾斜方向。
(3)缎纹组织是三原组织中最为复杂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编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相邻两根竹丝、竹篾上的单个组织点之间相距较远,能够呈现出更为平整光滑的竹编表面,但容易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而导致变形。
(二)色彩与结构运用
从竹编工艺的色彩运用角度来看,竹编工艺的色彩大多以竹子表皮的绿色、黄色等天然颜色为基础,基于不同季节、不同竹龄呈现出的竹子表皮色彩不同,能够让竹编制品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竹编制品的外观价值,通过对竹丝、竹篾等原材料的漂白和着色处理,可以让其呈现出更多样化的效果。
嵊州竹编的花筋、漂脱和蓝胎漆是最具代表性的竹编着色工艺。其中,花筋强调在竹篾片上以滚压的方式印染图案,能够基于不同层次的套色来让竹编制品呈现出更典雅别致的效果;漂脱工艺主要是为了让竹篾达到洁白光亮的效果,具有去污、脱脂等功效,能够营造轻盈朴素、色泽清新的视觉效果;蓝胎漆工艺主要基于竹编制品的表现内容和形式要求,通过搭配漆色彩的方式,让竹编制品能够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效果,体现时尚意味。
从竹编工艺的结构运用角度来看,竹篾之前相互组织的不同方式,能够打破原有竹材的单一性能,促进竹编层次的提升。依据不同的组织方式和竹篾之间疏密关系的不同安排,能够形成不同大小、不同规律的几何图案。这些图案能够以不断重复的方式产生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从而营造出视觉上的美感。
(三)形态呈现与文化美感
从竹编工艺的形态呈现角度来看,竹编制品主要具备点、线、面、体四种直观的表现形式。其中,点的形状和大小变化不同,能够构成不同的形状,从而丰富竹编制品的形态;线以竹篾、竹丝为主,将其经过加工后,可以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方式表现出来,营造出线条纹理的变化;面能够基于点和线的移动变化,营造出平和稳定的平面或流畅圆滑的曲面形式;体则基于立体编织的方法,呈现出一些动物、植物或花瓶等工艺制品。
浙江地区的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传承和发展历史,基于浙江地区吴越文化的细腻恬淡、婉转雅致、敢为人先和善于创造特点,将其与我国独有的竹文化结合起来,形成竹编工艺,不仅具有自然质朴、形态多样的美学价值和意蕴,也是浙江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现阶段,竹编工艺的功能性逐渐弱化,更多作为一种能够体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装饰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基于新时期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趋势,应能够基于竹编工艺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促进竹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浙江竹编工艺以东阳竹编和嵊州竹编为典型代表,能够以历史文化与工艺手段的融合,彰显出一定的文化和美学的价值。在明确不同地区竹编工艺主要形式和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应能够基于竹编工艺的组织特点、色彩与结构的运用,呈现出更丰富的形态,以融入现代文化风格的方式,促进竹编工艺在新时期的融合创新,让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朱琳,宣晓岚等.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以竹编手工艺为例[J].农村实用技术,2022,(09):31-33.
[2]吴婕妤,陈红等.浙江地区竹编工艺特色概述[J].林产工业,2020,57(03):6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