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化的空间叙事:三星堆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研究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张伊倩

西南民族大学

摘要

本文以三星堆博物馆中的展陈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叙事学理论对三星堆博物馆中的展陈空间进行分析与探索,分析总结提出了三星堆博物馆展陈空间中独特的神秘空间情境营造、多维度编排空间序列、数字化背景下空间属性的拓展三个方面的空间叙事策略。观众作为博物馆空间建构的核心主体,新空间叙事策略能够使观者在观展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展陈空间以及古蜀叙事过程中,从而达到更有效地传播古蜀文化信息的目的。


关键词

三星堆古蜀文化;空间叙事;展陈设计;博物馆展陈

正文


注:“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古蜀文化的空间叙事:三星堆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研究》 项目编号: YB2023745资助

 

一、叙事学介入遗址博物馆展空间的可行性

遗址博物馆是一个地方历史内涵的体现,传统的博物馆展陈方式已经充满了局限性,迫切地需要其他学科的介入来帮助其进行表达把叙事学理论引入博物馆讲故事的方式内,刚好可以用叙事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遗址博物馆空间的建构,使遗址博物馆可以在表达上更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文化意义。

叙事学和展陈设计其实是可以类比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所谓叙事其实就是交流的过程,由作者、文本、读者所构成。而展陈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展陈设计师充当作者,创作的文本便是展示空间、博物馆中的展品,读者则转译为了观者。遗址博物馆空间与文本作品通常是具有相似的叙事逻辑的,都是由不同的、具体的叙事情节所构成,以总的叙事主题中包含多个细分小主题的方式来清晰呈现所有表达的内容与诉说的情感。但遗址博物馆具有学术性与断代性的特征,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的情况,因此,通过空间叙事来讲故事的方式能够让其更好地发挥传递历史文化的作用。

二、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展陈空间叙事策略

1.营造独特的神秘空间氛围

叙事学产生是因为语言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是一种单一的系统,它大多数时候无法脱离限定的语境而单独存在。就如同遗址博物馆,遗址博物馆作为展示历史文明的主要场所,其主要目的是向观众提供历史信息。而历史与现实具有时空差异,若只是从孤立的文物展品向观众传递信息,观众实则很难明白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与价值,更无法通过展品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若要使让观者读懂并理解展品背后的文化,就必须以遗址博物馆所处的历史文化特质为基础,明确空间的叙事主题与内容,营造属于该历史文化的独特空间氛围,从而为观者提供一个清晰明了的背景空间。

空间氛围的首要主导因素则是展陈空间背后的叙事主题与内容,其关系着叙事手段向空间语言的转译。其次,确定主题有助于内容的选择和表达,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展陈方案展览主题的创作”并不是简单罗列文物和信息,更多是策展人对这段历史内容的思考在尊重基本价值体系、信息准确性、创造性和艺术感的基础上,提炼出叙事主题。因为一个重要而有价值的叙事主题不仅能防止展览变得单一化,还能拓宽展空间维度。三星堆博物馆成立二十多年来,根据新的考古发掘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展馆与展览主题也在不断更新。2022年,三星堆博物馆立足于最新的考古理论成果,经过对展示内容的筛选与梳理,以古城古国古蜀文化为主题向观众讲述一个独特而有意义的古蜀故事。展览空间采用 “线一面一点的叙事结构,叙事主题是贯穿整个展览的故事中心思想,展览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分为“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个部分。 展览体现了古蜀文明的重要地位及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特性和情感共鸣。

其次,空间氛围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是叙事内容和文本意图通过不同的设计形式具体化的过程。叙事语汇在展空间中与多个叙事元素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叙事系统。叙事元素可以通过博物馆空间的建筑材质、空间布局、标识系统、图形符号、色彩、光线、声音和其他艺术轮廓来诠释。例如,三星堆博物馆展馆内部装修风格采用了极简主义风格以米色的艺术混凝土墙面、古铜色的金属板、深灰色的地面等简单的配色这些配色与三星堆所出土的青铜器物色彩相互呼应,观众徜徉其中时可以充分感受三星堆独有的艺术氛围。整个展览空间采用人工光源设计,明暗交替,既突出了展出物品本身的特质,又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展开了叙事。同时,在下部的墙壁上使用了投射光,将文物提取出符号和图案,赋予墙壁神秘感,在室内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2.多维度编排空间序列

遗址博物馆的展空间不仅是多种叙事话语体系交汇的场所,也是观者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历史互动的桥梁。搭建桥梁最重要的方式是要有清晰的空间逻辑。空间序列本质上是空间结构的组织,是叙事逻辑在空间上的再现,影响着空间布局与展览元素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观众对展览信息的解读和对空间体验感知的关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满足观众更高的观展需求,单一的叙事逻辑逐渐被多维度的叙事逻辑所编排的空间序列所打破。空间序列作为一种潜意识的叙事语言,从观展动线、展馆整体氛围的共同作用,展览的叙事主题不断被加深并不断被读入观者的潜意识,最终使观者获得一种综合的语境体验,使展览的叙事主题更加深入人心。例如,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展览空间是由三个独立展区组成的并置式结构展览空间,并且有着十分明晰的时间线索,博物馆汇集了从20世纪30 年代至今的考古发现成果,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遗址历史,最终选择了“一醒惊天下”作为展览的主题,以“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个方面为主要叙事线索,分别从三星堆文明本身与考古发掘历程两方面进行呈现,向观众诠释了三星堆遗址在古蜀文明中的特色与地位。不同展厅下又设若干个展览单元,除了采用顺序的叙事方式还加入插叙和补叙的方式赋予空间更丰富的层次和感染力。这样的叙事结构不仅能充分展现三星堆古蜀文明的历史文化,也能使观者更加充分地了解到考古发掘历程的艰辛,让不同文化层次背景的观者在空间的引导下深入了解叙事主题和情感表达唤起观众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成为观者与古蜀文明情感之间的连接口。

3.交互认知体验重构空间属性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的介入也改变了公众与信息互动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它提供了一种互动叙事方式,让观众参与到展览空间的对话和互动中,并通过参与和体验展陈空间叙事情景,对展览产生更丰富的感受。从参观者到参与者的转换,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体验视角,从而达到了解该博物馆深层次文化的效果

三星堆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数字叙事内容以史为鉴真实地反映了三星堆文明和古蜀国都城的伟大成就,通过采用“科技”+“文博”相融合的新方来丰富有限展示空间的叙事内容。三星堆博物馆利用AI算法,结合文物修复师手工拼对,实现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人像、青铜鸟足神像这三件文物的跨坑拼对,并通过3D打印技术1∶1重现文物原貌使青铜神坛最新复原成果首次向大众呈现除了对文物的展陈外还通过裸眼3D技术对K1、K2坑场景还原、考古方舱场景复原、三星堆古城遗址电子沙盘展示、黄金加工微缩景观场景复原并且在“都广之野”数字化空间创造了一种互动效果,让观众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在那里,现实与幻觉融为一体,一种多感官感知到情感交流的沉浸式体验。数字技术的融合创造了一个多维的空间叙事情境,一个面向公众体验的情感表达和信息沟通空间,不断强化遗址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叙事表达。

、总结

遗址博物馆是文化遗产最直观的精神场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多学科、跨领域的学科是文物博物馆发展的必经之路将叙事学引入三星堆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强调了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叙事要素,探索了营造空间氛围、空间叙事逻辑拓展空间属性的设计策略。不仅有助于观者了解三星堆遗址背后的古蜀文化,促进三星堆文明乃至古蜀文脉的传承也是博物馆回归“以人为本”的展览理念,营造观众能够积极参与叙事的展览空间,是实现空间、展览、内容和观众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杜欣阳,许传宏.空间重构:遗址博物馆展览空间叙事性设计策略[J].设计,2021,34(23):117-119.

[2]吴佳群,陈祖展.空间叙事结构下的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J].新美域,2022(02):84-86.

[3]孙姣. 叙事学视野下的遗址博物馆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3.

[4]李女仙.当代展示设计的空间叙事建构[J].美术学报,2014(02):100-103.

[5]朱玉芹.从叙事到集体记忆:视觉修辞视域下的公共空间研究——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J].传媒,2022(23):91-93.

[6]赵隽伯,郭晶.叙事性设计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15):143-145.

[7]白骅.做好“三星堆+”文章讲好中华文明故事[N].中国旅游报,2023-09-12(0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