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来回纥、吐蕃妇女研究综述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余香玉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

回纥、吐蕃是西北众多少数民族之一,历史地位十分重要。回纥、吐蕃妇女是回纥、吐蕃十分重要的一个群体,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回纥、吐蕃的族群发展、婚姻关系、亲属关系,进而能够加深对回纥、吐蕃社会的研究,本文主要是对回纥、吐蕃妇女的研究做一个综述性的探讨,分析其不足和改进方法。


关键词

回纥;吐蕃;妇女;研究

正文


近年来,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研究热点,本文试图对回纥、吐蕃妇女研究有关做一些分类整理,分析研究利弊,进而为对回纥、吐蕃妇女研究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一、妇女社会地位方面的研究

(一)政治地位

张云的《论藏族妇女的地位》对中国古代藏族女性的地位身份问题展开了探讨,在藏族的古老传说以及吐蕃早期王统时期,妇女处于统治地位。进入奴隶制时期,由于受到佛教和奴隶制中私有制经济的影响,吐蕃妇女地位不断下降。但是也有少数女性凭借侍奉赞普等身份,间接地参加了政治活动;到了封建农奴制时期,由于藏传佛教的发展,吐蕃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社会地位提高,这主要是因为由于男性热忱于宗教事务,女性成为了社会生产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张邦炜在其文章《辽宋夏金时期少数民族妇女的生活》中指出,吐蕃族“妇人无及政”。林欢的《唐代北方游牧民族妇女的社会地位——从唐朝公主出嫁回纥的婚礼谈起》,则通过对回纥婚礼仪式的分析,指出在回纥汗国,宁国公主的地位之所以比小宁国公主低,主要是因为宁国公主只是葛萨可汗的后妃,而小宁国公主则是通过“拜目礼”具有了国母的身份,从而反映了回纥妇女的社会地位要受到宗教乃至草原习惯法的严重制约,指出回纥妇女在婚姻上,始终处于一种被动、附庸的地位,其有着很强的家族使命感。林冠群采用人类学、语言学等多种研究观点,指出《新唐书·吐蕃传》中记载“妇人无及政”,然《敦煌古藏文卷子》之中,却提到吐蕃后妃干政。《中国古代妇女通史(隋唐五代卷)》中也指出,回纥首领菩萨之母乌罗浑“主知争讼之事,平反严明,部内整肃”,说明回纥妇女有决断部落大事的权力。

(二)经济地位、宗教地位

徐晓丽、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吐谷浑与吐蕃移民妇女研究》认为,在晚唐五代的吐蕃移民中,婚姻关系比较自由,注重与胡姓人、回鹘的联姻,同时指出,敦煌地区,在父母双亡家中男性又尚幼的情况下,长女可以作为户主的身份出现,体现了当时敦煌地区妇女地位的提高;敦煌妇女喜欢穿戴珠宝,在设司中从事接待等工作,表现了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在宗教上,吐蕃妇女信仰佛教,参与转经活动,施舍等。

(三)法律地位

谭万霞、王红兵《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妇女法律地位论析》一文通过就各少数民族受汉族影响的程度而言,指出并非所有民族在法律上都没有地位,其中谈到藏族深受汉族影响,男方在离婚上,有很大的权力,女性几乎毫无权力可言。

(四)家庭地位

次央《略论西藏上层妇女在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一文认为在吐蕃时期,上层妇女的社会地位较低,其学习文化主要是为了诵读佛教经典与写简单的书信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中国妇女通史》则提到,虽然中一书中讲到:回纥等少数民族,虽然大多已建立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和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但或多或少地保留着母系制度和原始两性习俗的朴野遗风。一般来说,妇女地位较为遵崇,有的还保留着女性掌权的制度与习俗,甚至女尊而男卑;两性婚姻与性关系较为自由,妇女受约束较少,仍实行妻庶母、嫂等的收继婚制度;流行着“女淫而妇贞”、兄弟共妻等习俗。

二、主要历史人物的研究

陈践践《吐蕃时代的杰出女王墀玛类》和陈崇凯《吐蕃女政治家赤玛勒考略》二者都是介绍了吐蕃时代的女政治家赤玛勒,不同的是,前者从女王执政前,辅助其子墀都松击败其敌家噶尔丹家族,巩固了吐蕃政权。执政后,通过决策迎娶金城公主、灭小邦悉立国、整治内政等一系列措施,使吐蕃王朝长盛不衰。后者的亮点是作者对其的生卒年、具体的业绩、生平作了考证。

胡晓丹《吐蕃女政治家没庐氏赤玛勒》从没庐氏赤玛勒摄政的原因及其摄政效果进行了探究,全面分析了其摄政的原因及其家族的状况、摄政效果以及与武则天摄政方式进行对比。陈崇凯、刘淼一文《一代女皇和一代女王武则天与赤玛勒生平及藏汉关系评议》则把武则天与赤玛勒的政治策略进行对比,指出二人的家庭背景优越,为王朝巩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唯一不同的是,武则天称帝,而赤玛勒没有另立谱系称王。

李沛容《吐蕃王朝时期的王妃身份与赞普继嗣探析》将赞普继承人制度与赞普公主的身份联系起来,指出长公主可以通过特定的头衔与普通公主区分开来,讲述了吐蕃时期女性嗣统的重要性。

三、小说中的形象

卢茂君《井上靖笔下西域各民族女性形象与其历史小说创作手法的关联》从历史小说创作的角度,探索西域少数民族妇女的形象,其中他把回纥妇女描写成一个高贵冷艳的、坚守贞洁的女性。

四、研究评述

一)研究特点及不足

1、就研究内容来说,围绕政权关系和唐与吐蕃的民族关系:另外还有对个别上层女性的研究。

2、从文献资料的使用来看,虽然使用了很多的正史资料,诸如吐蕃文书、《旧唐书》、《新唐书》,但是在撰写过程中,其内容比较空泛。而且,史料的使用受历史作家本身的地位和能力的影响,此外,珍贵资料的丢失使得一些史料无法入手,由于资料相对匮乏和稀薄,回族和吐蕃的研究往往滞后。

(二)改进办法

1、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宽

有关回纥、吐蕃的妇女研究,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比如对下层女性的关注较少,对与宗教层面女性的信仰、地位的探究较少,探讨女性在社会发展的作用较少,除了论述女性在促进民族交融的作用除了联姻以外,还可以探讨还有别的方式等。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同时,要改变不思进取的局面,避免炒冷饭现象

2、研究数据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

历史研究需要不断发现新的史料和新的方法,在研究回族和吐蕃族妇女的过程中,数据往往让学者们感到困惑,而很多初学者根据选题的需要提取相关内容,缺乏对整体的把握。另外有关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的专著相对较少,如能对其整理,编写成书,相信将会对研究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有很大的史学价值,有很大的帮助。

五、参考文献

[1]张邦炜.辽宋夏金时期少数民族妇女的生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9.03.

[2]林冠群.汉文史料记载唐代吐蕃社会文化“失实部分”之研究[J].中国藏学,2003.02.

[3]林欢.唐代北方游牧民族妇女的社会地位——从唐朝公主出嫁回纥的婚礼谈起[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06.

[4]陈崇凯.吐蕃女政治家赤玛伦考略[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01.

[5]欧阳谅谅.吐蕃王室妇女地位研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02.

[6]陈崇凯,刘淼.一代女皇和一代女王——武则天与赤玛伦生平及藏汉关系评议[J].西藏大学学报,2008.02.

[7]谭万霞,王红兵.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妇女法律地位论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3.03.

[8]次央.略论西藏上层妇女在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1993.03.

[9]张云.论藏族妇女的地位[J].西藏研究,1992.02.

[10]胡晓丹.吐蕃女政治家——没庐氏·赤玛勒[J].青海民族大学,2017.

[11]徐晓丽、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吐谷浑与吐蕃移民妇女研究[J].敦煌学辑刊,2002.02.

[12]陈践践.吐蕃时代的杰出女王墀玛类[J].中国藏学,1994.03.

[13]李沛蓉.吐蕃王朝时期的王妃身份与赞普继嗣探析[J].藏学学刊,2015.01.

[14]卢茂君.井上靖笔下西域各民族女性形象与其历史小说创作手法的关联[J].名作欣赏,2010.30.

[15]方建新.中国妇女通史(隋唐五代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