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边缘文化遗产地的活化研究——以徐闻古港为例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邹煜晗1,邹煜晞2,丁洋3,李丹阳4*

1.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学生政治1231,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新媒体凭借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重塑了信息传播的格局。边缘文化遗产地,因其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徐闻古港作为典型的边缘文化遗产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深入研究新媒体语境下边缘文化遗产地的活化路径,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让这些被遗忘的文化瑰宝重焕生机,还能推动区域文化的繁荣与交流。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边缘文化遗产地;活化;徐闻古港

正文


1.新媒体语境对边缘文化遗产地的影响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边缘文化遗产地提供了更加多元和便捷的传播渠道。传统媒体的传播往往受限于特定的时段和版面,信息传播范围有限。而新媒体以其即时性和互动性,能够让边缘文化遗产地的信息在瞬间传遍全球。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一条关于徐闻古港的图文或视频消息可以迅速吸引大量用户的关注和分享,使更多人了解到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新媒体的普及使得边缘文化遗产地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在传统媒体时代,边缘文化遗产地的宣传主要依赖于当地的旅游推广和少数媒体报道,受众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或特定的文化爱好者。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地域和年龄的限制,吸引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的人群关注。年轻人通过网络平台对边缘文化遗产地产生兴趣,他们的参与和传播又进一步扩大了受众范围。以徐闻古港为例,通过新媒体的推广,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还引起了国外文化爱好者的关注,为其文化传播和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新媒体为边缘文化遗产地与受众之间搭建了互动的桥梁,增强了双方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中,受众往往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缺乏与文化遗产地的直接互动。而在新媒体语境下,受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文化遗产地进行实时交流。边缘文化遗产地也可以根据受众的反馈,及时调整宣传策略和文化展示方式。例如,徐闻古港可以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让观众实时了解其保护和开发情况,并回答观众的提问,这种互动性增强了公众对边缘文化遗产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边缘文化遗产地活化的必要性与现状

边缘文化遗产地的活化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地区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通过活化,可以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避免因时间的流逝和外界因素的破坏而消失。边缘文化遗产地的活化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展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可以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活化边缘文化遗产地能够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资金短缺是边缘文化遗产地活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些地区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缺乏专业的人才也是制约其活化的重要因素。边缘地区难以吸引和留住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活化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开发模式单一也是常见问题。许多边缘文化遗产地仍然采用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缺乏创新和特色,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新媒体为边缘文化遗产地的活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可以帮助边缘文化遗产地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边缘文化遗产地的活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社会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也为边缘文化遗产地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新媒体语境下边缘文化遗产地活化策略

挖掘边缘文化遗产地的独特文化内涵是活化的关键。边缘文化遗产地往往具有独特的历史、民俗和自然景观,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这些文化元素,可以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例如,徐闻古港可以结合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开发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如丝绸制品、航海模型等。还可以将当地的民俗文化融入到旅游体验中,举办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内容创新还包括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展示和传播,如制作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体验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是边缘文化遗产地推广的重要渠道。边缘文化遗产地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开设官方账号,定期发布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图片和视频,吸引用户的关注和互动。通过与网红、博主等合作,进行文化遗产的推广和宣传,可以扩大影响力。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以其简洁、生动的特点,能够快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推动边缘文化遗产地与旅游、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活化的重要途径。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可以打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例如,徐闻古港可以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让游客沿着古代商船的航线,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精准的保护和管理,同时开发出更加智能化的旅游体验项目。

4.活化效果评估与持续发展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边缘文化遗产地活化效果的重要依据。可以从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在文化传承方面,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程度等。在经济发展方面,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旅游收入、就业机会的增加等。在社会影响方面,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认同感、社会文化氛围的改善等。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活化策略。边缘文化遗产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收集游客、当地居民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信息,分析活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宣传策略、产品开发方向等。如果游客反映某个文化体验项目缺乏趣味性,就可以对该项目进行改进和优化。反馈机制还可以促进边缘文化遗产地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活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注重生态保护是边缘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活化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举办培训课程、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提高当地居民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持续的文化创新是保持边缘文化遗产地活力的重要保障。不断挖掘和创新文化内涵,开发新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体验项目,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实现边缘文化遗产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5.结语

新媒体语境为边缘文化遗产地的活化开辟了新的道路。通过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活化策略,边缘文化遗产地能够摆脱被遗忘的困境,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活化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不断探索和完善活化机制,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张千雨.现代文化核心下的文化边缘[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3):182-185.

[2]王嘉伟,张金霞.从“边缘文化”到产业新动力——青年亚文化之思考[J].人文天下,2023,(05):41-46.

[3]汪荣.批评话语的建构与边缘文化的崛起——论“新南方写作”的地方路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7(06):31-38.

项目名称:本文系广东海洋大学2025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新媒体语境下边缘文化遗产地的活化研究-以徐闻古港为例(项目编号:CXXL2025208)阶段性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