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逝的生活场景在纪实摄影中的价值
摘要
关键词
消逝生活场景;纪实摄影;历史价值;文化传承;情感共鸣
正文
一、引言
摄影作为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不仅是一项创新的媒体,更是随着技术更新为摄影者提供了展现时代观念演进的技巧。在当今数码技术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摄影的纪实性依然是摄影创意的重要基础和最基本出发点。对于那些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逐渐消逝的纯朴风情和镌刻着历史沧桑的事物,纪实摄影能够让每一张照片既表达摄影者在拍摄瞬间的发现,也传递出对拍摄题材新的认识和感受[1]。徐建东的《中国老茶馆》摄影作品集,聚焦于即将消失的老茶馆这一生活场景,为我们研究即将消逝的生活场景在纪实摄影中的价值提供了绝佳范例。
二、历史见证:留存消逝场景的时代印记
(一)定格生活场景中的时代符号
即将消逝的生活场景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生动体现,纪实摄影通过镜头将这些场景定格,成为历史的重要见证。老茶馆作为中国特有的生活场景,承载着不同时代的社会记忆,徐建东的摄影作品对此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记录。
在江南水乡的老茶馆里,“烟熏火燎的老虎灶,简陋的老房子和破旧的桌椅板凳”,这些原汁原味的元素是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嘉兴的老茶馆中,茶客们“一壶茶,一支烟”,品出“有滋有味的茶馆人生”,展现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状态。绍兴古镇安昌的老茶馆里,“木凳木椅木桌子,煤炉铁壶搪瓷杯”,仿佛让时光倒退了几十年,这些场景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逐渐消失,而纪实摄影将其留存,成为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影像资料[2]。
(二)记录地域文化的发展轨迹
北方的大碗茶是北京特色茶文化的代表,一首《前门情思大碗茶》唱响了北京城的文化符号。老舍茶馆作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茶馆,“穿长衫、戴瓜皮帽的茶博士”等元素,既体现了传统茶文化的延续,也暴露了时代的变迁。这些即将消逝或发生变化的场景,通过纪实摄影被永久保存,为后人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生活风貌提供了直观的视觉证据[3]。
临涣老茶馆有着独特的“棒棒茶”文化,当地不产茶,使用的是专门取自两百里以外的“六安瓜片”的茶梗——棒棒。这种独特的饮茶方式和老茶馆的环境,如“门面简陋陈朴,室内经年烟熏火燎,黑乎乎的,地面凹凸不平,桌凳缺角少棱、残缺不全”,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临涣古镇逐渐呈现现代气息,这些老茶馆成为印证古镇历史的重要标志,纪实摄影将其记录下来,为研究当地的历史变迁和民俗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影像素材。
三、文化传承:延续消逝场景中的文化基因
(一)承载传统礼仪与技艺
即将消逝的生活场景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纪实摄影在记录场景的同时,也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老茶馆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的茶道、礼仪、民俗等文化元素,通过纪实摄影得以传承和延续[4]。
功夫茶是南国独特的茶文化表现形式,“是一种融精神、礼仪、冲泡技艺、饮茶艺术、评品茶质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泉州古厝茶坊保留了闽南古建筑的特色,“四方院、燕尾脊、黑筒瓦、红方砖”,传达着朴拙的历史感,吸引了众多茶客9。徐建东的镜头捕捉到“融融的灯光、小巧精致的茶具,三五知己围桌而坐,推杯换盏、笑语盈盈”的场景,展现了功夫茶所蕴含的社交礼仪和文化氛围,让这种即将被现代生活方式冲击的文化形式得以留存。
四川的盖碗茶是正宗的川味特产,“喝盖碗茶,摆龙门阵,是老成都的传统民俗”。盖碗茶的茶碗“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蕴含着“人在天地间”的哲理。在成都双流彭镇的百年老茶馆里,“坚持‘修旧如旧’,石灰剥落的老墙,‘革命标语’和领袖像下露出的斑驳竹篱笆”,这些元素既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印记,也延续了传统的盖碗茶文化。茶博士精湛的斟茶技巧,如“高冲”“凤凰三点头”等,是盖碗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实摄影将这些技艺和场景记录下来,使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得以传承[5]。
(二)传递民间习俗与生活智慧
中原地区的临涣老茶馆,其“棒棒茶”文化有着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棒棒茶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等奇特功效,已融入临涣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情调。徐建东的摄影作品记录了茶客们在老茶馆中饮茶、聊天、休憩的场景,展现了棒棒茶所承载的乡土文化。这些即将随着古镇现代化而逐渐淡化的文化元素,通过纪实摄影被广泛传播,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情感共鸣:唤起人们对消逝场景的眷恋
(一)连接个人记忆与集体情感
即将消逝的生活场景往往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记忆,纪实摄影能够通过影像唤起人们对这些场景的眷恋和怀念,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老茶馆作为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见证了无数人的喜怒哀乐,是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对于老茶馆里皓首的茶客而言,老茶馆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嘉兴人每天开门第一件事就是“孵”茶馆,在茶馆里“孵”出第一缕朝阳,这种习惯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当这些场景逐渐消逝时,纪实摄影作品能够让人们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产生对逝去岁月的眷恋之情。
(二)引发对文化保护的关注
福州南禅弄的老茶馆是品茶听评话的场所,福州评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今却渐行渐远。摄影作品中“说的说、听的听、睡的睡,各得其所”的场景,以及评话表演的精彩瞬间,唤起了人们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怀念。“一人艺展五行当;单钹飞奏七弦音”的评话表演,其艰难的处境通过纪实摄影被展现,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关注和情感共鸣。
徐建东在拍摄过程中,“走进或热气腾腾或宁静恬淡的老茶馆,体验记录最本真的大众民俗文化,老茶馆里温暖的氛围令我感动,心生几多眷恋和向往”。这种情感通过他的摄影作品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看到这些即将消逝的场景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温暖与美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促使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现存的传统文化和生活场景。
五、艺术表达:展现消逝场景的独特美感
即将消逝的生活场景在纪实摄影中具有独特艺术价值,摄影者通过构图、光影等手法展现其特有美感,使作品具较高艺术水准。《中国老茶馆》中,江南水乡老茶馆“天大亮了,索性将桌凳挪出门,当街饮茶更舒坦”的场景,借自然光线与街头环境营造悠闲氛围,显水乡生活美感;绍兴安昌老茶馆里,毡帽老人形象引人联想闰土,添文学性与历史感,增画面深度。闽南古厝茶坊“融融的灯光、小巧精致的茶具,三五知己围桌而坐”,灯光营造温馨氛围,人物姿态表情自然,展功夫茶文化雅致之美,古厝建筑与现代茶客融合形成时空交错美感。成都彭镇老茶馆“石灰剥落的老墙,‘革命标语’和领袖像下露出的斑驳竹篱笆”,元素形成独特视觉对比,展历史沧桑与时代印记,具强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6]。
六、结论
即将消逝的生活场景在纪实摄影中价值独特。从历史角度,它留下时代印记,为研究提供资料;文化传承上,承载文化基因,留存濒危文化形式;情感层面,唤起人们眷恋与共鸣,促使关注保护传统文化;艺术表达上,展现独特美感,具较高艺术价值。徐建东《中国老茶馆》诠释了这些价值,让我们看到老茶馆在纪实摄影中的意义。当下应重视纪实摄影,鼓励记录消逝场景,留存珍贵记忆与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麦子.摄影是什么?他们说:捕捉生活的本质:瞬间的诗意与永恒的欢愉[J].人像摄影,2025,(06):142-145.
[2]刘佰忠.摄影,提炼生活之美[J].照相机,2024,(07):36-37.
[3]贾晓霞.让摄影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N].人民摄影,2024-01-17(001).
[4]海杰.阅后即焚与数字残响:被次生媒介加速的记忆代谢[J].中国摄影,2025,(06):122-127.
[5]顾铮.何以上海,摄影何为“上海:摄影之都1910—2020年代”策展手记[J].中国摄影,2025,(03):90-103.
[6]姜纬.忆念世间丰繁读《燕云:失落的山河》[J].中国摄影,2025,(05):124-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