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组织在国企化工青年员工职业规划与企业发展衔接中的桥梁作用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黄蓉

天辰化工有限公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

在国企化工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青年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职业规划与企业发展的衔接至关重要。共青团组织作为联系青年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体系为国企化工青年员工规划发展方向,分析了发挥一线班组作用、做好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以实现青年员工个人成长成才与企业发展的双向奔赴,为国企化工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共青团组织;国企化工;青年员工;职业规划;企业发展;桥梁作用

正文


一、引言

国企化工行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特点,对员工的专业素养、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有着极高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青年员工涌入国企化工企业,他们充满活力、思维活跃,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1]。然而,青年员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方向不明确、职业规划缺失等问题,同时企业也需要将青年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以实现共同发展。共青团组织作为青年员工的群众性组织,在连接青年员工与企业之间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促进青年员工职业规划与企业发展的衔接。

二、共青团组织在国企化工青年员工职业规划中的基础作用

(一)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共青团组织凭借贴近青年的优势,构建起企业与青年员工间的信息枢纽。通过组织高层座谈会、战略解读会等活动,帮助青年员工直观理解企业发展蓝图与人才需求导向,明晰不同岗位的职业前景与能力要求。同时,系统整合各部门岗位信息、晋升路径等内容,形成标准化职业指南,依托线上数据库与线下宣传阵地,实现信息精准触达。这种双向信息交互机制,有效破解了青年员工因对企业认知模糊导致的职业迷茫,为其结合自身特质规划发展方向提供了清晰参照。

(二)开展职业素养培训,提升青年员工竞争力

针对化工行业高要求特点,共青团组织构建了多维素养提升体系。在专业能力维度,联合技术、人力部门开展定制化培训,聚焦化工工艺、设备操作等核心技能,通过专家授课、骨干带教、技能竞赛等形式,以练促学强化专业功底。在综合素养维度,开设沟通协作、安全规范等课程,借助拓展训练、项目实践等场景化教学,提升青年员工的团队适配性与职业成熟度。同时,通过优秀员工经验分享,引导青年树立与企业发展同频的职业价值观,为其职业进阶奠定全面素质基础。

三、发挥一线班组作用,强化共青团组织的基层影响力

(一)以一线班组为载体,推进共青团工作下沉

一线班组作为化工企业生产的神经末梢,是共青团组织联系青年员工的关键节点。共青团组织通过在班组建立团支部或团小组,选拔青年骨干担任基层团干部,将组织触角延伸至生产最前沿。基层团组织以青年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常态化开展政治学习、业务研讨与文体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青年的组织归属感与团队凝聚力。同时,依托贴近一线的优势,实时捕捉青年员工的思想波动、工作难题与发展诉求,形成青年心声团组织反馈企业响应的闭环机制,为企业人才策略制定与团组织精准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让共青团工作真正融入青年日常、扎根生产现场[2]

(二)借助一线班组力量,助力青年员工技能提升

一线班组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技术积淀,共青团组织充分激活这一人才培育富矿,构建以师带徒为核心的技能传承体系。通过组织签订规范化帮带协议,明确资深员工在技能传授、安全实训、职业引导等方面的责任,同时赋予青年员工学习自主权与创新试错权。团组织定期开展技能考核与成果展示,对表现突出的师徒组合予以表彰,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这种依托班组实景的培育模式,既让青年员工在实操中快速掌握化工生产核心技能与安全规范,又推动了企业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传承,实现了青年成长与班组整体素养提升的双向增益,为企业技术梯队建设筑牢根基。

四、共青团组织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一)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增强青年员工安全意识

针对化工行业高风险特性与青年员工安全意识薄弱的痛点,共青团组织构建多维度宣传矩阵。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事故案例剖析会等互动活动,以竞学结合的方式强化青年对安全规范的记忆与理解;利用企业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平台,常态化推送安全法规、操作准则等内容,营造时时讲安全、处处有提醒的文化氛围。特别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体验安全实训馆等沉浸式教育,让青年直观感受事故后果,从思想根源上树立安全第一的底线思维,将被动遵守转化为主动践行的行为自觉。

(二)组织安全实践活动,提高青年员工安全技能

共青团组织以实践育人为抓手,推动安全技能从的转化。联合安全管理部门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模拟火灾、有毒气体泄漏等化工生产典型险情,让青年在实战场景中熟悉处置流程,熟练操作消防器材与防护装备,提升应急响应的熟练度与精准度。同时,发起青年安全哨兵行动,鼓励青年员工参与日常隐患排查,对有效发现问题的给予奖励,既强化了全员安全监督意识,又让青年在实践中深化对生产风险点的认知。这种演练+排查的双轨模式,使青年员工逐步具备识险、避险、处险的综合能力,为企业安全生产筑牢青年防线[3]

五、促进青年员工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双向奔赴的路径

(一)引导青年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

共青团组织通过价值引领与路径指引,推动青年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依托主题教育、先进事迹宣讲等活动,系统解读企业发展历程、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观,强化青年对企业的情感认同与责任担当。同时,针对性开展职业测评与规划指导,帮助青年结合自身特长与企业需求找准定位:引导技术型青年投身研发创新,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鼓励管理型青年参与经营实践,助力企业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将个人成长坐标嵌入企业发展蓝图,使青年在理解企业所需自身所能的结合点中,形成与企业共成长的内生动力。

(二)搭建青年员工成长平台,实现与企业共同发展

共青团组织以平台建设为纽带,构建青年建功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一方面,组织青年参与技术攻关、工艺优化等核心项目,设立青年创新提案机制,对优秀成果给予奖励并推动落地转化,让青年在解决生产难题中积累业绩、提升能力。另一方面,建立优秀青年人才库,推荐骨干参与重点工作与跨部门协作,为其创造历练机会;同时打通晋升推荐渠道,对表现突出者及时向企业举荐,让青年在岗位进阶中感受成长获得感。这种赋能建功认可的闭环模式,既为企业发展注入青年活力,又让青年在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成个人与企业的双向成就。

六、结论

共青团组织是国企化工青年员工职业规划与企业发展衔接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其通过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开展职业素养培训,助力青年明确方向、提升竞争力;依托一线班组强化基层影响力,助力青年提升技能;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增强青年安全意识与技能,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同时,引导青年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结合,搭建成长平台,实现双向奔赴。未来,国企化工企业共青团组织需创新方法,发挥优势,加强与青年和企业的沟通协作,为双方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健达.共青团要努力在国资国企改革进程中发挥作用[J].中外企业文化,2024,(01):196-198.

[2]周高溪子.国企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实施路径[J].现代企业文化,2023,(31):121-124.

[3]张彦彬.新时代国企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的初心和使命[J].中国有色金属,2020,(S2):31-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