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古都郑州文化遗址保护与传承:现状与展望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王璐

( 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 451191 )

摘要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物古迹的保护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然而,在国内,对文化遗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开展较晚,加上对这方面关注不够,导致保护与传承观念陈旧。基于此,本文针对目前文化遗址中的共性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中原古都郑州文化遗址为案例,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挖掘其真正的价值,为国家“文化强国”的构建打下坚实文化根基。


关键词

中原古都;文化遗址;保护;利用

正文


引言

文化遗址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前,郑州文化遗址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要求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强化资源保护工作,使其整体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郑州商城遗址作为一项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项目,已经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以此为研究,对中原古都郑州文化遗址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

一、郑州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商城城垣遗址主体因缺少充分保护,在天然土壤侵蚀作用下呈现出逐渐衰落的态势。场所缺乏整体保护的规划和展示,城墙相适应的绿地景观,使得城垣及其周围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文气氛缺少有计划、有力度的考古挖掘和保护。只注重挖掘出来的文物,忽视了对遗址自身的保护,遗址与近代城镇相距较近现代建筑的冲击和较大的人流量为城垣区内改建与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核心保护区中的基础保护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二)实施过的保护措施和现状

郑州古城墙主体与墙基遗址的保存工作,在本世纪初开始阶段性、小规模地整改。现存的保存与陈列手段,因受尺度所限,未能全面展现郑州古商城的宏伟气象与总体内涵。本世纪初,在城垣东南角,南城垣以东,东城垣商城路两旁,开展了一系列以商为主体的景观改造与商业文化专题展览。郑州商都大遗迹的保护工作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保存措施局限在特定的地段,对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遗址采取了各种方式的保存措施,而非对整片地区进行全面的保护。特别是对宫城地区重要的遗址进行全面的保存,因为历史的缘故,明显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文化遗址再利用原则及模式

在利用文化遗址的过程中,应该将文化遗址的保护管理作为首要工作,并依据其功能、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等因素,选取适当的利用方式,保证其使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首先,有关部门在对文物保护和保护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文物的原真性保证其所包含的文化完整性。其次,文化遗址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应当对开发方式进行改进,在进行再开发的时候,有关企业和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对回收再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保证所使用的材质的品质和安全性,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最后,重视对历史遗迹进行二次开发。在对文物进行重新使用和建设前,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其文化价值作出评判,并结合具体的状况,采取适当的使用方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使用文化遗址的过程中,文化遗址相关部门和旅游业要按照有关文化遗址旅游的有关方针和规定,把保护文物作为首要任务,推动文化遗址使用工程的成功开展。

三、做好郑州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的几点对策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强化管理”是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对这些不利的要素进行清楚的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各项保护工作。地处市中心的郑州商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建筑负荷较大。应强化文物古迹保护的相关对策,制订文物古迹的保护计划,并以法律的方式对文物进行保护。

(一)加强郑州商城保护法规建设

大遗址的保护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急需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撑。《郑州商代遗址保护管理规定》发布郑州的商都遗址得到了国家法律支持,地方性法律的保护。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的种种新问题已显露一些缺陷,需要对原有法律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改,才能使之更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应强化郑州商城文物保护处的组织结构,增强文物的综合业务素质,切实履行文物古迹的保护管理职能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和文物保护单位的力量。合理分工,职责到位,构建起一张立体的遗址保护网,成为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基石和根基,达到对大遗址进行高效、积极的保护。

(二)全面开展郑州商城遗址的考古勘探调查

20世纪初,国内学者在郑州商城等地开展了大量考古发掘,发现郑州商都若干重大遗迹,但仍存在诸多关键证据无法全面揭示,导致诸多理论上的疑难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答。比如,郑州商城的整体规划,宫内平面布置,道路的布置,大门的位置,护城河的确定,以及位置的确定,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系统地研究,为郑州商都的未来开发和开发奠定基础。在对郑州商都的重点遗迹进行挖掘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其进行保护和陈列。打造特色历史消费场景,引发消费者共鸣,建立连接郑州与外界的纽带,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知名度。

(三)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原则满足遗址本体的保护需要

实现社会经济与城市环境与文化遗址的和谐统一,促进文化遗址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比如古长城房屋被占用的现象,应优先考虑拆除,并进行生态修复。其次,对被占据城墙主体的商都进行迁移与改建。

(四)按照大遗址保护保持真实性原则开展具体保护措施

最大限度保留历史文化遗址的原貌,是进行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的关键。大遗址的保护不仅要符合遗址的一般原理与规则,而且要充分考虑各大遗迹的个体特征。保留原有的原貌,使其具有一种古老而又古老的美感。此外,一些建筑企业在进行商业用地开发时,运用填埋河道、抬高基础等建筑方式来迫使政府迁移文化遗址,致使政府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文化遗址面临巨大威胁。

(五)按照分期规划原则逐步深化郑州商城保护规划

针对郑州商城在城市中所处位置的特点,提出“总体规划”“分段详细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三个层次的概念对郑州商城进行整体规划。针对城区中大遗址,应将其所处的位置作为城市遗址公园、公共绿地、文物旅游展示区(遗址博物馆)或特殊文物保护用地等进行规划坚持“以环境综合整治、关键景观环保设施为先”的理念使其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更好发掘其文化内涵,最终达到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的目标。

郑州遗址的保护是一个多环节、多层次、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须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和长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在国家对郑州古城的关注与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下,对郑州古城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实际行动为古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结语

总之,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事关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关系到民族的政权和社会的发展,是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和使用工作中,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当把对文化遗迹的保护放在第一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指导保护工作,在对文物进行全面的保护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合理开发,使其具有更高的历史和经济价值,推动国家的文化建设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及其政策含义[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2] 宋才发.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的法治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3] 鲁延召. 河南古村落旅游资源保护现状及原因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4] 刘爱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J].思想理论教育,2015(08)

[5] 王成越.基于传承与保护谈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