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机务运输安全风险评估及防控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铁路机务;运输安全;风险评估;事件树分析
正文
引言: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陆上运输方式,其安全运行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铁路机务运输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日渐复杂,要求铁路运营者采取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来评估和控制这些风险。安全风险评估不仅有助于发现并削减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点,还能够提高铁路系统对于潜在威胁的适应性和恢复力。本文重点介绍铁路机务运输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工具,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铁路机务运输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目的在于为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铁路机务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
铁路机务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系统性地识别、分析和评价潜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来预防或减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定量评估方法
1.事件树分析 (ETA, Event Tree Analysis), ETA是一种从初始事件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构建可能的事故发展路径,并计算各个路径导致最终不希望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在铁路机务运输中,可以用来分析如列车故障、人为错误等初始事件如何演变成严重的行车事故。例如,分析某个信号系统的故障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列车相撞事故的概率[1]。
2.故障树分析 (FTA, Fault Tree Analysis), FTA是从顶上开始,自上而下构建一个图形模型,表示出系统失效的所有可能原因组合。在铁路机务领域,FTA常用于评估设备或系统故障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比如,针对机车制动系统的故障树分析,会将所有可能导致制动失灵的因素(包括硬件故障、维护不当等)结合逻辑门进行建模,以确定整个系统安全性的底线。
3.事件树与故障树联合分析 (FTA-ETA Combined Analysis), 在某些复杂情况下,单独使用ETA或FTA可能无法全面描述风险场景,此时可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FTA-ETA联合分析能够综合考虑系统内外部因素及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更准确地评估安全风险。比如,在分析一次列车脱轨事故时,首先用FTA识别并量化导致列车失去控制的各种故障模式,然后利用ETA追踪这些故障状态如何最终导致脱轨事故的发生。
(二)定性评估方法
1.专家评估法,该方法依赖于行业内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团队,通过对铁路机务作业流程、设备状况、人员操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判断,对风险进行定性分级和描述。专家们可以通过研讨会议、问卷调查等方式提供对风险的理解和评估意见。
2.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是一种直观的定性分析工具,通过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常分为几个等级,如低、中、高)与风险一旦发生时的严重程度(同样划分为若干等级)交叉排列,得出不同风险项的风险级别。在铁路机务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打分,比如某类设备故障的可能性为“中”,其后果严重度为“高”,则此风险应被标记为需要优先关注和处理的高等级风险。
二、铁路机务运输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构建
(一)风险源识别与分析 在铁路机务段的运输安全风险管理中,风险源识别与分析是首要步骤。
1.设备设施风险,如机车车辆的机械故障、电气设备失灵、轨道线路缺陷等,需要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并通过数据分析历史故障记录来预测潜在问题。例如,通过对机车关键部件如制动系统、走行部、受电弓等进行状态监测和技术诊断,提前发现并更换可能达到使用寿命或性能下降的零部件。
2.作业流程风险,如检修作业不规范、操作失误、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等,可通过工作流程审查、人员培训和标准化作业程序改进来减少风险。如,在机车检修过程中,严格遵守“三检一验”制度(自检、互检、专检和验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和复查,防止因疏忽造成安全隐患。
3.环境因素风险,如气候条件变化(冬季冰冻、夏季高温)、地质灾害、周边环境影响等,需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加强防寒打温工作,监控润滑油、冷却液的状态,防止冻结导致设备损坏;同时针对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制定特殊运行控制方案。
(二)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与实施 基于风险源的识别与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如,
n 设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机车检修质量;
n 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岗位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n 制定并严格执行机车运用安全规章,如限速规定、故障报告制度等;
n 对高风险区域或环节采用技术手段加强监控,如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故障;
n 实施周期性、计划性的预防性维修保养,降低设备突发故障率。
(三)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建立
建设智能化的风险监控平台,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实现对各类风险指标的动态监控,并根据预设阈值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例如,通过车载信息系统实时传输机车运行参数,当检测到异常时,立即通知调度中心和现场工作人员,启动相应的应对预案[2]。
(四)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置
预先制定全面的应急预案,涵盖从设备故障、行车事故到自然灾害等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并组织定期演练以验证预案的有效性和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例如,针对列车脱轨、火灾等重大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救援方案,明确各个岗位的应急职责,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指挥系统,有效调动资源进行快速、有序的救援和恢复运输秩序。同时,对每一次实际发生的事件进行复盘总结,不断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结语:铁路机务运输安全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工程,它涉及到从风险评估、防控措施到应急响应等多个方面。本文从风险评估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入手,详细分析了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并讨论了专家评估法和风险矩阵法等定性评估工具。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构建铁路机务运输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各个关键步骤,包括风险源的识别与分析、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执行、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的建立,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程序。
参考文献:
[1] 张华, 李强. 铁路运输安全事件树分析方法研究[J]. 铁路运输与经济, 2019, 41(2): 65-70.
[2] 李小勇, 刘婕. 铁路机务设备设施风险源识别与分析方法[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 17(4): 987-994.
[3] 倪红兵, 朱丽华. 铁路运输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研究[J]. 中国公安大学学报, 2021, 37(3): 117-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