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日民俗中宋代花灯传承发展研究

期刊: 中华遗产 DOI: PDF下载

李永维

​(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34)

摘要

宋代是一个文化经济发达,发展十分繁荣的朝代,对于传统节日的举办与发展比较重视。而宋代的工艺品也是中国艺术顶峰的代表,至此今日仍对我们的设计和生活影响颇深。在丰富多彩的宋代工艺美术品中,花灯是最能体现宋代民俗节日气氛与文化的作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些中国传统灯具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进口的现代简约灯具,导致当今艺术工艺品整体更趋向于现代化,同质化。这使得在许多传统节日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疏远,对于本土的传统手工艺感到陌生与抗拒,节日的氛围感降低。在这快节奏的网络时代,因大家兴趣点的泛滥与游离,很多传统灯具已成为了非遗文化,面临着无人问津,无人继承的遗憾处境。因此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来浅谈在不同中国传统节日下,花灯的起源与发展、工艺与材料等,希望将灯具的丰富种类与相关的历史文化传播到大众视野中,从而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宋代;手工艺;花灯;民俗节日;文化传承

正文


一、宋代花灯的历史沿革

1.1宋代花灯的起源与发展

花灯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至唐代时发展至巅峰,宋代则广泛流传于民间。初始版本的花灯主要采用纸或绢为外部材料,内部骨架以竹或木条精心打造,中央放置蜡烛或灯泡以提供光源。史书记载,元宵节为中国历史悠久的灯节,欢庆此节日并展示花灯的习俗已延续了两千多年。每当元宵节来临,街头巷尾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仿佛一幅幅跃然纸上的生动画卷。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也为庆祝节日的方式和工艺品的制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宋代时,花灯的制作工艺和种类更是经历了显著的发展与丰富。在宋代,花灯的普及和燃灯仪式、斋佛活动的盛行,更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民众对于宗教信仰的虔诚。因此,平民百姓也会参与到这个盛况中来,共享花灯的魅力,使得花灯在宋代具有了“全民性”的特征。

如今,花灯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着光明与希望,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文化中,我们不仅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宋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线索。

1.2宋代花灯的种类与特点

宋代花灯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寓意。灯笼类是宋代花灯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其细致精美,被誉为“千古灯鑑”。皮影灯笼是以皮影戏为原型而制成的花灯。另一种有名的花灯是龙灯,它以龙为主题,形状通常是一条长龙,龙身上装饰着各种彩灯和图案。除了这些,还有琉璃灯笼、铜铃灯笼、竹灯笼等。每逢节日时,其灯具种类与样式更是丰富齐全,灯品原料更趋多样,制造更趋精巧。

1.3宋代花灯的制作工艺与原材料

宋代花灯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不同品种的花灯,其用材、制作过程均有差异。从共性方面概括起来,其制作过程一般包括构思、扎胚、装裱、装饰、组装几个环节。在宋代元宵灯节,制灯人展示了高超的技艺和创意。他们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如兽角、翎毛、琉璃、皮革和丝绸等,巧妙地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灯具,如牡丹、莲荷、曼陀罗等花卉形状的灯笼。灯笼的骨架通常由竹条或木条构成,表面则用纸或绢作为灯笼的外皮。这些丰富的材料和精细的工艺使得宋代花灯充满了艺术感和观赏价值。

宋代节日民俗与花灯的关系

2.1不同节日与花灯的关联性分析

2.1.1元宵节与花灯的关联性。宋代元宵节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又称“元夕”、“灯节”或“上元节”,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大地回春的庆祝,也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在宋代元宵节期间,民间会举行盛大的花灯游行和猜谜活动,这也使得花灯成为了元宵节的重要标志。据《观灯图》记载,南宋时期的元宵节,人们会提着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花灯在街上游行,如兔儿灯、瓜形灯和走马灯等。与唐代相比,宋代元宵节的花灯更加热闹喧腾,充满了浓厚的“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氛围。尽管两宋时期国势相对较弱,但由于皇室对文化的积极推崇和大力支持,宋朝成为花灯历史演变中的一个关键时期。与此同时,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的迅速崛起为元宵节的盛大庆祝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和绚丽多彩的背景。

总的来说,宋代元宵节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和形式,使得节日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2.1.2中秋节与花灯的关联性。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源于古人对月亮和自然的敬仰。在宋代,民间庆祝中秋佳节的方式丰富多样,玩花灯就是其中之一。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花灯也被视为一种表达对祖先崇敬和感恩之情的象征。尽管中秋节有玩花灯的习俗,但与元宵节大型灯会展不同,中秋期间的玩灯主要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秋节的家庭团聚氛围。同时花灯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为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乐趣。

2.1.3其他节日与花灯的关联性。如端午节,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每年在农历五月初五如期庆祝,它起源于古人对于龙的深深崇敬以及驱邪避疫的强烈信念。尽管在宋代,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已然丰富多彩,包括热闹的赛龙舟、香甜的吃粽子等,但是并未包含放花灯的习俗。又比如七夕节,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七巧节或乞巧节,是中国深厚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由来与星宿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宋代,七夕节的庆祝方式包括抓喜蛛、炸巧果、雕花瓜等,然而,也没有关于放花灯的记录。

综上通过历史研究法,发现若要研究宋代花灯在具体活动节日的应用与发展,主要分析元宵节和中秋节,在这两个节日的背景下,花灯的艺术性得到充分展现。

进而分析出花灯在节日民俗中的作用很大,地位较高。首先,花灯是宋代节日庆祝的重要道具。其次,赏灯活动也是宋代节日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点灯许愿也是宋代节日民俗中一项富有特色的活动。通过赏灯、点灯许愿等活动可以看出,它不仅是节日庆祝的重要道具,也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宋代花灯对现代节日民俗与工艺品的影响

在现代节日民俗中,花灯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节日装饰。在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人们会用各种花灯来装饰街道、广场和家园,营造出一种欢快、喜庆的节日氛围。这些花灯既有传统的灯笼形状,也有各种现代设计的创新造型,展示了现代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常说花灯不仅仅是照明工具,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成为了人们庆祝节日、祈求平安的重要载体。

更重要的是宋代花灯的精湛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现代工艺品创作提供了灵感。许多现代工艺品设计师会从宋代花灯的造型、图案和色彩中汲取设计元素,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和现代审美价值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既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以作为礼品赠送亲朋好友,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宋代花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现今社会依然具有非凡的意义。透过深入研究和承袭宋代花灯的制作工艺与文化精髓,我们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进而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宋代花灯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也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将宋代花灯与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可以开发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文化旅游项目等。这些文化产业项目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还可以传播传统文化,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四、对宋代花灯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在现代,虽然电力照明已经普及,但花灯仍然在春节、元宵等重要节日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中,如闹元宵、猜灯谜等,花灯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此外,花灯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现代的花灯不仅在设计上更加美观大方,而且在材料和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宋代手工艺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特点,同时也对后来的手工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新的材料和工具被使用,手工艺品的生产开始从家庭向专业化制作转变,出现了一批以手工艺品制作为主要业务的手工业者和手工艺品商。这种对手工艺品的重视和创新精神,无疑为我们今天的手工艺品制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此外,宋代花灯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俗元素,其在元宵节等重要节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信息爆炸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节日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大不如从前,西方节日在年轻群体之间受到追捧。而西方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含蓄内敛不同,它更加奔放热情,更加符合年轻人的价值观,因此这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而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品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内涵丰富,也一直是设计师所青睐的设计主题,许多组织机构也举办了各种设计展,在海报、包装等方面也运用到了传统节日文化的各种元素。现在关于传统节日的标志设计也越来越多,作为新时代的历史传承者与设计者,我们应该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根源,设计出贴近时代审美的设计作品,在设计作品中不断感受传统节日下衍生的艺术工艺品,用专业知识将传统形式留住,并于新时代的设计方式相结合、从而这些历久弥新的传统节日与工艺品能被大众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五、参考文献

[1] 曾哲锋. 巧夺天工的明清灯具赏析 [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0, (07): 36-43.

[2] 邓芳.基于文化生态学视角的布依族花灯传承和发展[J].明日风尚,2017(17):335.

[3] 张梦晴.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文化内涵和弘扬发展 [J]. 汉字文化, 2023, (10): 46-48. 

[4]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J]. 工会信息, 2019, (04): 50.

[5] 黄永林;孙佳. 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命运的多维思考 [J]. 民俗研究, 2018, (01): 34-41+153-154. 

[6] 李芳.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当代传承——以春节、中秋节为例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14 (10): 188-189.

[7] 姬娟. 文化要素分析与中国传统节日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8] 李蕾. 中国传统节日标志设计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9] 古今岁时杂咏[M]. (宋)蒲积中编;徐敏霞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0] 魏亦汝. 非遗视阈下淄博花灯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D]. 山东大学, 2022.

[11] 林璐. 中国元宵灯彩艺术形式及审美内涵探微[D].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


阅读全文